“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能力放在互联网行业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但在制造业做的可能是雪中送炭的事情。”这是人工智能博士刘枢对自身从互联网切换到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赛道的总结。
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90后程序员陈加树,从坐在CBD办公楼里与高管聊数据中台,到每天在瓷砖生产线上“搬砖”、进垃圾发电厂做“锅炉工”等,他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赛道上没有丝毫动摇。“工厂的环境与商业办公楼相比肯定会更艰苦一些,但当你真正创造出社会价值的时候,它带来成就感会让你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工业互联网、数实融合、到新基建的加速推进,国家层面对制造业的重视与日俱增,驱动着中国从世界工厂迈向制造强国,也带动了一大批新型人才投身到智能制造。
2022年3月以来,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启动“走进智能工厂”系列调研,此前围绕制造业人才风向变化,制造业吸引年轻人,互联网大牛、海归博士回流制造业等趋势推出系列观察报道,本期将聚焦制造工厂里的一批“新面孔”——来自互联网、AI领域的技术大牛。智联研究院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报告数据显示,2022春季人才流动呈现新特点:互联网人转行率升高,最想去制造业发展。
网络技术大牛们为什么选择从CBD办公楼走入制造业工厂?与制造业之间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当刘枢第一次被工厂周边的“招工团”围住时,他笑着摆了摆手,心里则乐开了花,“看来我们的市场需求很大。”
2020年年初,刘枢离开腾讯优图实验室,和他的博士导师贾佳亚教授一起创办了思谋科技,从此一头扎入了制造业工厂。
顶着人工智能博士、互联网技术大牛的光环,为什么选择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赛道?这样的一个问题刘枢被问了很多次,他的答案始终很明确,“第一是中国的制造产业规模庞大,智能化转型的需求也很大,同时政府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支持力度,让我们正真看到整个赛道前景很好,第二是思谋团队有着20年以上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积累,而我坚信工业场景最能体现我们的技术价值,利用技术减少某些重复劳动对人身的损害,这是我投身智能制造业的初衷之一。”
刘枢清楚地记得,2020年年初他和团队去东莞工厂做需求调研时,被“招工团”团团围住的情形。“现在去工厂还会看到招工的摊位,质检岗位依然缺人,这让我更加确信我们做的事情是对的”,刘枢向南都记者表示。工业质检是思谋科技AI技术的主要落地场景之一,目前在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和汽车制造等产业链均有应用。
对比在互联网大公司和在智能制造业的工作状态,刘枢的感受是,前者的工作环境优越、工作流程成熟,但也在逐渐僵化,而后者正在发生慢慢的变多有意思的改变。
“互联网大厂的经历也给我在制造行业的工作带来很大帮助,比如互联网的产品迭代更敏捷、设计更人性化、强调人文关怀等等,我们也会把互联网的理念运用到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上去,尽量敏捷地迭代产品和技术,优化使用体验,进行更完善的职责分工等,做出制造业最好看、最好用、技术最先进的产品”,刘枢称,从学术界到互联网行业的经历,成为他进入智能制造业的铺垫。
“在制造业创造的价值是看得见摸的着的,我可以拿起一部手机告诉朋友,这里面有哪些器件是使用我们思谋科技的算法进行缺陷检验测试的,同时我们拥有一套先进的方法论可以引导整个行业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刘枢称,“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和能力放在互联网行业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但是在制造业做的可能是雪中送炭的事情。”
和刘枢有着相似感触的还有交付工程师陈加树,这个90后的程序员,在互联网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汽车行业和制造企业之间兜兜转转近十年,现在以工程师的身份重回工厂,他感到前所未有的亲切。
陈加树对制造业的好感来自他进入职场后的第一份工作。2012年软件工程硕士毕业的他在一家To B的数据公司做程序员,第一个深入接触的制造业项目是与某玻璃生产集团的合作。
“在我的传统认知里,工厂是人力密集型的产业,大家都穿着统一的蓝色制服,但参观这个客户的工厂,我看到里面白领员工比身穿统一制服的工人还多,监控室里只有几个人对着电脑,产线在自动滚动,机械臂、自动叉车在车间里忙碌”,陈加树称,“我太震撼了,原来制造业还能这样。”
这一场景在陈加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向往的种子,十年之后,这颗种子已经生长得枝繁叶茂。现在的陈加树每个月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泡”在工厂里,这些工厂往往分布在珠三角的三、四线城市、乡镇,甚至在山村里。
“肯定是在工厂更舒服!”面对南都·湾财社记者抛出的问题,陈加树脱口而出。“在CBD需要天天揣测高层领导的想法和诉求,其实挺累的。在工厂里,从一线员工到管理人员,大家的沟通很直白,他们只看你做的东西有没有用。”
“我喜欢在工厂奔走的状态,虽然人看起来又糙又土,但觉得踏实自在,现在让我回去办公楼反而不自在了”,陈加树笑着说。在接触制造业项目之前,陈加树负责数据中台工作,办公地点位于城市中心的高楼大厦,沟通对接的客户大多是企业高管。
“进入制造业以后,大部分时间就真的泡在了工厂”,陈加树称,包括在垃圾发电厂做过“锅炉工”,在瓷砖厂“搬过砖”,在光伏发电厂接受过不同化学物的气味“熏陶”等……聊起这些项目,他没有半分诉苦,反而露出骄傲的神情,“越是恶劣的环境、辛苦的工作,越需要自动化、智能化的产线,很多人认为我们做的算法、系统是为了替代人,实际上更多的是为帮助人摆脱这些枯燥和压抑的劳动。”
当这些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大牛们走进工厂,他们与制造业从业人员之间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刘枢最直接的感受是合作之初双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制造业的需求很明确,他们引入一个新东西就必须要看到成效,希望当天上线就能用,而我们现在的技术偏向于数据驱动,需要反复沟通缺陷定义等,比如缺陷检验测试,会有一个与客户一起迭代模型和验证效果的过程。”
他还记得,在与一家3C制造工厂的合作过程中,对方提出了30多种类型的零部件缺陷检验测试需求,包括划痕、压伤、劈裂等,他们要进行光学结构设计、模型训练,部署上线之后也要针对客户的需求变化以及产线状态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更新。
“如果上线后看不到效果,对方肯定是持怀疑态度的,但当我们一直在优化把准确率从传统的80%左右提升到95%甚至是99%以上的时候,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已十分显著,矛盾冲突就消失了,思谋也因此得到客户的持续认可”,刘枢称。
从对技术的好奇到建立信任,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刘枢与传统制造业从业人员合作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在这些刨根问底的质疑中,刘枢也感受到了传统制造业人员的谨慎细致。
“制造业很多客户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细节,比如我们接触过一位制造业的项目负责人,他本身是化学博士,我们只讲产品效果还不行,他要了解这一个产品背后的技术原理,为什么能做到比别人好,我讲解完思谋核心的深度学习,他还要了解背后怎么运作的,甚至运用到了哪些数学公式,都抓着我不断倒推,一步步讲明白”,刘枢笑着说,其次是制造业对排期的把控让人敬佩,“很多网络公司的产品排期没那么的严格,出现一些延迟问题也不是非常大,但制造业不同,他们对时间的把控很细致,这也是可以让我们学习的。”
让陈加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工厂则是位于福建的某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前他们焚烧垃圾是操作员通过观察火焰大小、监控数据波动,再基于过往经验判断何时推料、送风,我们做的第一步,是通过AI算法实现实时燃烧参数推荐,指导人工每隔几分钟操作一次,最终达到燃烧效果优于人的经验判断,第二步则是自动化控制,在保证系统运行稳定、算法靠谱之后,通过算法直接控制焚烧炉,原来需要三个人操作焚烧炉,现在只需要1个人在控制室值班”,陈加树介绍道。
不过,仅仅第一步,就磨合了三个月时间。“首先我们应该把工厂的人工经验学习下来,包括把设备的工作原理、工厂的工作原理等吃透了才能去设计算法、建模,接着我们做了整整18天的实验,每隔三天使用算法指导焚烧,再三天依靠人工经验”,陈加树回忆称,这场持续18天的比赛最终以算法取胜而告终,通过循环对比用数据证明了算法的效果比人工经验提升很多。
但仅靠一场比赛还无法让陈加树团队的算法正式被“雇用”,需要持续测试算法的稳定性。由于垃圾焚烧发电需要24小时不停运转,在系统测试阶段,他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工厂。
让他倍感压力的不是算法会不会出错,而是系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前要经历长足的测试验证。“测试阶段,系统开始指导工人操作,工人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经验判断该不该做,那一段时间两边团队都很紧张,但只有坚持稳定运行了三四个月后才能确认算法没问题,可以完全放心切换到自动化模式”,陈加树回忆称。
现在看来是一切都是值得的,借助AI算法,一台垃圾焚烧炉一年能多发300万度电。“这是多么让人激动的事情”,陈加树向南都记者感慨,“工厂的环境与商业办公楼相比肯定会更艰苦一些,但当你真正创造出社会价值的时候,它带来成就感会让你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刘枢:第一是中国的制造产业规模庞大,智能化转型的需求也很大,同时政府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支持力度,让我们正真看到整个赛道前景很好,第二是思谋团队有着20年以上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积累,而我坚信工业场景最能体现我们的技术价值,利用技术减少某些重复劳动对人身的损害,这是我投身智能制造业的初衷之一。
陈加树:首先,在制造业能够给我持续的成就感或者是突破自我的感受,我可以明确感知自己在用数字技术为实体经济创造价值,比如我们改造的一台垃圾焚烧炉每年可以多发300万度电这种实在的社会价值,成就感太深刻了,在之前的行业是没有的。
第二是我已经适应了这种天天跑工厂的生活节奏,现在让我每天坐在CBD办公楼里可能会很痛苦,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了制造业工厂的一份子。
第三,国家层面不断推动工业互联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建设,也给了我比较大的信心,这样的领域是值得奋斗一生的。
制造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同时也需要更加多的人才加入,才能推动制造业迈向新的台阶,不断创造价值。当下的年轻人真的没有必要挤破头去一些人才密度过高或者已经饱和的领域里,可以把目光转向制造业,或许你们可以在这里创造出过去十几年互联网行业的成长速度和神话。
刘枢:按照工作类型来划分,第一是专业性极强的人才,比如国内的屏幕生产还有很多代差,需要高端研发人才去弥补,还有汽车工艺的改进等。
第二个类型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相关的人才慢慢的变多地加入制造业。比如思谋科技的研发人员大多是计算机、软件工程或者电子信息等专业,而思谋的研发人员占比达到了70%以上,这些以前倾向于去互联网的人才也开始有迹象流入制造业。
还有一个类型是工厂运营相关的人才,比如柔性生产或者疫情影响之下,对供应链的管理、工厂的排产排期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人才趋势也是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缩影,背后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对这些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
陈加树:一种原因是自动化程度慢慢的升高;另一方面是精益化,在实现自动化的前提下,同样的一条产线怎么样去让它实现更大的产出,这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制造工厂已经到了追求细节、精益求精阶段。
刘枢:首先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水平会慢慢的高;其次是工艺的改进、效率的提升;第三是人才密度慢慢的升高,人员素质也在提升。从我们对接客户的过程中就能体现,最一开始对接的是年纪较大的从业者,对技术不了解,现在的工厂本身就会有很多技术型员工。
其实现在工厂已经跟我们之前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人对工厂的印象还停留在恶劣的工作环境、重复的劳动,是时候更新对工厂的看法了,思谋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路径是普惠性的,我们利用技术让在工厂里面做事情变得很有意思,工人们既能从重复损耗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也能创造非常直接的价值。加上国家层面对制造业的重视,我相信会有更多新生力量加入,制造业会发生很大的改观。
产品系列
Products
联系我们
乐鱼app下载电话
乐鱼app下载: 乐鱼官网_官方app下载
邮编: 518126
联系人: 王经理
热线: 400-800-7156
电话: 0755-26414638
传真: 0755-26522816
邮箱: szcreate@163.com
QQ: 631045164